「如果我有一千個想法,結果只有一個是好的,我就滿意了。」
──阿佛烈˙諾貝爾他思路清晰,頭腦靈活,語言也頗為風趣幽默;
他的知識極其淵博,在哲學上具有很深的造詣;
他出生於瑞典,俄語是他的第二母語,但運用其德語、法語、英語等也極為嫻熟;
他的言語當中,不時會流露出一絲的憂鬱與傷感,有點像詩人,又似乎有點厭世傾向。
他是聞名全球的諾貝爾獎創立者──阿佛烈˙諾貝爾。
◤「我真想發明一種具有那麼可怕的大規模破壞力的特質或機器,以至於戰爭將會因此而永遠變為不可能的事情。」──發明矽藻土炸藥(Dynamite)
經過多次試驗,諾貝爾找到了一種將「矽藻土」和硝化甘油攪拌起來的最佳方法。矽藻土是微生物的軀殼沉積下來而自然形成的一種非常輕的土,顆粒上有許多小孔,因而也具有很強的吸附能力,可以吸入硝化甘油,並且吸入硝化甘油的能力是木炭粉的三倍。
由於受到早年在克魯伯製造硝化甘油產生的一系列可怕後果的影響,諾貝爾這一次變得十分慎重。他又經過了幾個月的研究,直到認為滿意才結束。
一八六七年初,諾貝爾在德國為它申請了專利。此後,人們都習慣性地將這種炸藥稱為「黃色炸藥」。它一經問世,就顯示出了非凡的威力,受到人們的廣泛歡迎。
諾貝爾把它命名為「Dynamite」,源於希臘語,是「力量」和「矽藻土」的結合。
◤「在文學作品方面,我不要和任何人合作。我希望依靠自己的雙翼凌空飛翔,而不願借助於他人的翅膀。」──深切的文學情懷
在文學方面,諾貝爾雖未曾做出像他在科學技術方面那樣卓越的建樹,但他對文學的愛好與他對科學的愛好都一樣始終如一。
在成年之後,諾貝爾閱讀了大量不同國家的文學作品。他在法國居住的時間最長,對於法國文學,他除了與雨果有直接的交往而閱讀他的作品外,還廣泛地閱讀了莫泊桑、巴爾札克、左拉等人的作品。
在這些偉大的文學家當中,諾貝爾最為仰慕的就是和平與理想主義作家維克多•雨果。在他看來,雨果的許多作品當中可以讓人感受到人類心中所存在的美和善的力量。在作品當中,雨果真誠地追求博愛和人道主義,期待人類能夠進入一個沒有戰爭、思想自由、人人和睦相處的社會,這與他的觀念剛好吻合。
1885年,在雨果83歲生日時,諾貝爾發了賀信:「偉大的大師,祝您長壽,用您博愛的思想使全世界更加燦爛美好!」
◤「世界上沒有任何能夠不被誤解或不被人講壞話的事情。」──無疾而終的愛情
諾貝爾終身未婚,但一生中經歷了幾段令他難以忘懷的戀愛。
1875年,諾貝爾動筆寫了一則廣告。廣告只有寥寥數語,簡單明瞭:居住在巴黎的一位有錢的、受過高等教育的老紳士想要聘請一名掌握多門語言的成年女子擔任他的管家兼祕書。
1876年,33歲的貝爾塔以諾貝爾的祕書兼管家的身分,走進了諾貝爾的生活。她出身貴族,舉止優雅,氣質不凡,而且很有學識。諾貝爾很快地被她吸引,但不久後,貝爾塔就別嫁他人。
貝爾塔之後加入國際和平仲裁聯盟,並邀請諾貝爾,讓他對和平事業也有了更深的認識和感受,並開始嚴肅認真地思考起人類未來的命運來。
儘管相處時間短暫,貝爾塔還是對諾貝爾產生相當重大的影響,更讓他決定要設立和平獎。貝爾塔後來在諾貝爾逝世後也於1905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我不願資助一個半途放棄工作的人,另一方面,我願幫助有夢想的人們。」──諾貝爾獎的誕生
聞名全球的諾貝爾獎是由諾貝爾捐贈的遺產設立,他在遺囑中確立五個獎項:
一份獎給在物理學領域有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
一份獎給在化學方面有重要發現或改進的人;
一份獎給在生理學或醫學領域有重要發現的人;
一份獎給在文學方面創作出具有理想主義傾向的最傑出作品的人;
一份獎給為促進國家團結友好、為廢除或裁減常備軍,以及為和平會議的組織與宣傳作出最大努力或貢獻的人。
更重要的是,諾貝爾還明確指出,受獎人身分應不受限制:
「我明確希望,在頒發這些獎項時,對於受獎候選人的國籍不應該予以考慮,不管他是否為斯堪地那維亞人,只要他當之無愧,就應該受獎。我鄭重聲明,這是個迫切的願望。」
★本書特色:本書從諾貝爾的兒時生活開始寫起,再現了諾貝爾具有傳奇色彩的一生,讓讀者了解這位發明家和企業家不平凡的人生經歷及偉大人格,從中汲取他對理想執著不懈的追求精神,以及堅韌不拔、勇闖難關的堅定信念。
諾貝爾
諾貝爾獎
閱讀
矽藻
文學
雨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