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大義今釋

NT $ 660


人生離不開現實世間,現實世間形形色色的物質形器,究竟從何而來?這是古今中外人人所要追尋的問題。
早在二千多年前,楞嚴經便很有條理、有系統地講明心物一元的統一原理,而且不僅是一種思想理論,乃是基於我們的實際心理生理情形,加以實驗証明。

《楞嚴經》是禪宗、凈土宗依奉的一部重要經典。自唐以來,僅是它的注疏就有一百多種,至於寺院內外的誦持講習則更為普遍。
《楞嚴經》全稱《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十卷,由唐代般剌密帝譯出。經中主要論述了「根塵同源,縛脫無二」的理論,以及「二十五圓通法門」。明末高僧智旭評價說:「此宗教司南,性相總要,一代法門之精髓,成佛作祖之正印也。」
《楞嚴大義今釋》為南懷瑾先生撰著的《楞嚴經》全本的大義今釋,內容包括:原文、注釋、今譯和串講。系統性闡述《楞嚴經》的經文與哲理,譯文力求信雅達,推陳出新,化古為今,減少文字與專門術語的困難,使一般人都能理解的白話讀本。

世間一切學問,大至宇宙,細至無間,都是為了解決身心性命的問題。也就是說,都是為了研究人生。離開人生身心性命的研討,便不會有其他學問的存在。《楞嚴經》的開始,就是講身心性命的問題。它從現實人生基本的身心說起,等於是一部從心理生理的實際體驗,進而達致哲學最高原理的綱要。


形器 人生 楞嚴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