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濱散記》冬日版•科學哲學家與凜冬的自然思索
卡薩提用樸實筆觸,
將凜冬片刻書寫成療癒人心的文字,
縮時攝影式的散文書寫,自然寫作新經典。
Plus53幀作者攝影紀錄
義大利文翻譯名家倪安宇譯作
或許冬天在未來會絕跡,
寒冷會被當成一種古文明現象,供人憑弔懷念。
攝影師DingDong叮咚/作家王盛弘
生態環境紀錄片工作者柯金源/自力造屋&攝影師陳敏佳
台大翻譯碩士學位學程專任助理教授陳榮彬───共同推薦
「寒冷是偉大的導師,
但我們正在失去它,而且很可能是永遠失去。」
義大利哲學家卡薩提一家四口和小狗小黑,在夏季尾聲前往位於美國東北部、新罕布夏州的達特茅斯學院擔任訪問學者。他們租下距離阿帕拉契山徑僅兩百公尺的完美山中木屋,大自然的變化在眼前一覽無遺,森林從秋天一片橘紅,轉眼冰雪覆蓋,整整五個月,他們體驗與嚴寒共處的種種不便與應變。
「這書如同一趟揭密之旅,也可以是一本求生手冊,
或是為了未來只知夏天、再也不識寒冬為何物的子孫所準備的時空膠囊。」
在寒冷中,卡薩提一家人學習如何找出被白雪覆蓋的小徑,在結冰的路上絕對不能踩煞車,如何蓋出實用的雪屋,怎麼做才不會讓留在車上的狗凍傷……。面對酷寒,他們必須改變平日的生活模式,訓練自己的心靈和雙手,試著理解冬季的本質──在欣賞雪景的同時,要準備足夠的柴薪,要當心覓食的熊出現在自家院子裡,要記得給道路做記號,要為後人著想的雪地「道德式開路」……
「寒冷固然令人畏懼,但不是敵人。
每日的寒冷體驗都可能是一場冒險,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本書收錄義大利哲學家卡薩提五十六篇散文,主題圍繞著一趟訪美旅居所經歷的「凜冬」,他記錄新罕布夏州冬日的自然景觀與日常生活點滴,也不時提出人與大自然、氣候的反思。他以科學家冷靜自持的風格作為基調,統納了偶爾感性、偶爾輕鬆、偶爾突發奇想的各個片刻,不時在歐美文化之間從容穿梭、比較,「有點像是梭羅經驗的復刻」,但「沒有《湖濱散記》那麼多愁善感」,讀來饒富韻味,令人愉快且能引發深省。全書更收錄近五十三張作者以手機W810i所拍下的照片,帶著文學性的畫面記錄,更添閱讀趣味。
【《絕冷一課》內文摘錄】
◆白雪成了黑板,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狐狸、車胎、狐狸、小鳥、雪鞋、小狗,雖然看不出什麼時候經過的,但看得出經過的先後順序。在這裡可以看見最真摯的世界,你無法隱藏你走過雪地的事實,想抹去足跡無非異想天開,因為你只會留下更巨大、更鮮明的痕跡。
◆或許我們應該為即將來臨的冬季做更充足的準備。除了砍伐囤積柴薪外,還要向松鼠看齊,囤積儲備糧食。……我們來得太晚了!超市有如蝗蟲過境後空無一物,看不到盡頭的貨架上乾乾淨淨(在我小時候,大家還生活在對原子彈戰爭的恐懼中,這種恐懼隨著葡萄牙作家薩拉馬戈和美國小說家戈馬克.麥卡錫描述末日世界的種種陰魂不散,他們說等每次都慢半拍的開戰宣言一發布,所有商業中心都會被搶劫一空。我們覺得自己就像是小說中沒聽到廣播的那些人,而其他人已經躲進地下避難所,身邊有吃不完的香腸,雖然外面有炸彈爆燃,他們依然享受著無以名狀的幸福感)。我們只好在超市中尋找到底剩下什麼,聊以自慰,事已至此,非買不可:看起來不太新鮮的南瓜、好一些中國和日本冷凍湯底、調味料和米粉。
◆被來回踩踏的白雪裡面堆積了不知道多少人吐的口水,掩蓋了多少垃圾,還用白色的雪繭將狗糞包覆保護起來,長達數個月之久。現在算總帳的時間到了,這個過程不會太愉快。被冬季冰封的氣味瞬間釋放,有啤酒喝多後的隨地便溺、引擎機油、萵苣菜葉和貓餅乾。寒冷讓人有一種大地潔淨無瑕的錯覺,但畢竟是錯覺。
◆隨著冰雪解凍,我發現周圍景觀持續快速改變。冬季讓我們習慣了慢,春季則徹底打破這個習慣。不用等太久,我們就只能在心中緬懷白雪。因為鏟雪積累的一望無際連綿雪堆也只剩下髒兮兮的黑色殘雪,應該會撐一陣子,但最後依然消失無蹤。接下來輪到我們離開,明年也不會再見。我再度打開梭羅的書。梭羅讓我們從未想過的事物都享有尊嚴,例如池塘的結冰表面融化。他的字裡行間充滿道德感,一切都有其價值,每一個地點,每一根折斷的樹枝都不例外。關懷是責任,沒有關懷,就無法贏得尊嚴,也無法捍衛尊嚴。
◆因為寒冷真的有可能從地球消失。間冰期可能永遠不會結束。我們可以不斷製造冰箱,把已經絕跡的仿古小雪人放在裡面。可以製造大型冰庫,跟杜拜的室內滑雪場一樣大,水泥牆面厚一公尺,一個月就能降至所需溫度,石油彷彿不要錢似地供給強大的冷氣機,分毫不差維持積雪量穩定不變。我們可以在裡面玩雪球,滑雪橇,跟我父母小時候一樣用桶子裝水潑到石板路上等待第二天路面結冰,還可以堆雪人,雕刻還願用的石蠟小雕像。但冰箱畢竟是冰箱,是會發熱的機器,冰箱製造的冷既不穩定又短命,把一處的熱轉到另一處,這個過程需要消耗能源,讓另一處更熱。人工保冷袋越來越小,越來越貴,越來越難製造。你若不用石油取暖,就會用石油來冷卻,無解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