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中國進入經濟發展的高速時期,中國經濟每年約10%的增長率令世人矚目。然而經濟的快速發展也給中國帶來巨大的環境壓力,能源消耗與污染排放等問題的出現導致環境群體性事件頻頻爆發。在這些環境群體性事件中,以論壇、QQ群、微博、微信為代表的新媒體日益成為抗爭的重要工具。本書以新媒體傳播背景下的中國環境群體性事件為研究對象,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
本書利用相關文獻進行研究,對中國環境抗爭歷史的不同發展階段進行了梳理,對新媒體傳播背景下的環境群體性事件發生的社會背景及原因進行了分析,對2003-2014年150起重大環境群體性事件進行編碼統計,包括環境群體性事件特點、環境議題的構建、抗爭方式、不同行為主體在環境抗爭中的作用以及新媒體在抗爭中的表現與作用機制,歸納總結出新媒體環境下中國環境抗爭的特點與演變機理。
最後,本書借鑑海外治理研究經驗,構建了一套環境問題與衝突的治理框架,一是環境問題及抗爭的風險預防,二是政府對環境群體抗爭的治理與應對辦法。
本書提出以下六點建議:一是政府要從根本上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發揮經濟發展在環境保護中的治本功能;二是政府要深化改革環境行政管理體制,建立高效的部門協調機制;三是政府要健全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保證環境評價制度的科學性;四是政府要完善公眾環境參與機制,建立科學民主的環境決策和監管機制;五是政府要完善環境利益訴求機制,充分利用非政府組織(NGO)的「潤滑劑」作用;六是政府要在環境群體抗爭事件中加強網絡應對能力,正確引導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