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麗的爸爸是一位著名旅美大提琴家,生長在單親家庭的愛麗,從小就跟隨爸爸巡迴奔走,時常搬家、轉學,使她逐漸變得敏感而早熟,甚至封閉了自己的心靈。她覺得自己不需要任何東西和任何人,只要爸爸在,就足夠了。
今年愛麗十一歲,她和爸爸回到爸爸的故鄉臺北,生活多了爺爺、奶奶的呵護,後來社區一位不識字的拾荒老婆婆,送給她一個舊娃娃屋、一把舊小提琴,愛麗透過整修娃娃屋找回自信,透過琴音重拾歡樂,兩人慢慢變成了忘年之交,老婆婆因為愛麗,完成了識字、知道書中故事的夢想;愛麗因為老婆婆,敞開心房,開啟了生命另一篇樂章,也讓她看到了面對未來、擁抱希望,是多麼美的一件事!
愛麗雖然生活在良好家世的教養和薰陶下,但是在認識老婆婆前,她從未體認藝術的真實內涵與力量,她在老婆婆所撿拾的廢棄物和殘破書籍中,重新發揮創意,改造生活中的小物件,也同時改造了自己的未來。老婆婆生命的豐富性,成為小女孩照見自我生命價值的一面鏡子。
延伸閱讀:
◆《我的爸爸會賣九層粄》
◆《超級阿伯》
◆《快樂植物人》
◆《種蘿蔔》
◆《向日葵花園》
◆《少女少男特攻隊》
◆《誰是100分男孩?》
◆《大龍燈與小星燈》
◆《暑假最難忘的事—呼請神明來幫忙》
◆《我有好人公司要開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