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在希望與苦難之間

NT $ 211


旅行,不只看見美好。

我相信旅行包括了美好的內涵,如瞭解、珍惜、反省以至和平;
問題是,怎樣才能將這些美好的東西放大,取代浪費、自私和毀滅?


關於那些希望與苦難,關於旅者如何觀察、理解與回應。

在中國的農村,我們看見名符其實的「家徒四壁」;在印度,看見人口爆炸與貧窮相乘、造就最不宜人居的城巿;在尼泊爾,患有愛滋病的小孩被遺棄、販賣;在敍利亞,家園被戰火摧毀;在巴勒斯坦,巨型圍牆隔絕了世界;在約旦,伊拉克難民身無長物,只有殘疾與渺茫的希望……

透過旅者的眼和筆,我們看見這世界其實沒有想像中美好;
但我們也透過同樣的眼和筆,看見那些與仇恨相生的良善,與苦難並存的希望。

香港女孩將教育、衛生、食水帶進尼泊爾的貧窮偏鄉;11歲的巴基斯坦小女孩冒死爭取女性受教權;21歲的女孩讓監獄中的無辜小孩擁有安穩的生活……還有努力消弭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雙方仇恨的民間團體、被嚴密監控卻堅持書寫的西藏作家,以及那些為愛滋病童開設孤兒院、親力親為幫助難民度過難關的人們……

不一樣的旅人,讓我們看見不一樣的世界。沒有自然而生的幸福,沒有本來就存在的和平,所有的一切都是得來不易。他寫下的每一個字,都是在告訴我們──

理解這世界愈多,我們愈有希望指向一個美好的世界。


苦難 旅行 愛滋病 香港 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