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正快速地朝向全球化、自由化與數位化的趨勢發展,網際網路的應用形成一股新興的潮流,帶動所謂的新經濟(NewEconomy)革命。電子商務(ElectronicCommerce)的發展,對傳統銷售通路及產業結構產生巨大衝擊,並改變企業、產業及國家間競合關係,帶動了郵遞、運輸、廣播電視、金融、旅遊,和電腦軟體等各行業發展。根據二○○三年美國《商業周刊》報導,電子商務在經過市場重新驗證的洗禮之後,在二○○多家存活下來的上市公司中,40%的公司在二○○二年的第四季都陸續開始出現盈餘,而企業對企業(B2B)的市場規模也一舉突破之前ForresterResearch所預估的1.3兆,達到2.4兆的規模。事實上,根據《商業周刊》指出,企業在泡沫破滅後唯一持續增加的資本支出,就是電子商務,佔科技支出達27%。受到歐美等已開發國家在電子商務產業蓬勃發展的影響,亞洲地區正快速地導入企業電子化,而傳統業者也面臨新經營型態的龐大壓力。在亞洲,網際網路的使用率在近幾年內呈現驚人的成長。亞洲(日本除外)的網際網路使用者目前有二四○○萬人,至公元二○○五年可望達到3.74億人。在電腦日新月異及網際網路的衝擊下,速度快,大儲存容量的運作系統,已經開始改變金融服務業經營的型態。台灣地區金融服務業投入營運電腦化的時間比起台灣地區其他產業都早,但因為電腦系統直至目前為止,仍停留在服務地區性或是單一體系的運作上。比起全球性運作的國外業者,臺灣投入全球性整體系統整合的速度還是太慢,為因應台灣加入WTO後國外業者的競爭,台灣金融服務業必須更積極的研究如何將高科技及網際網路,有效的整合,以提昇整體的經營效率,如此方能為即將到來的競爭做好準備。國際金融自由化後,金融市場的經營環境出現質變與量變,相對於國外的金融機構,台灣地區金融服務業的資本額規模都太小。因此,台灣地區金融機構對於風險的控管、新金融商品的開發,及維持客戶的忠誠度等,都無法與國際性的金融機構相比。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由於國外金融機構開發金融新產品能力較強,資訊應用及風險管理的運作經驗較豐富,並能提供多元化的金融商品等,都是台灣地區金融機構與外商競爭時必須面對的壓力。
電子商務 金融 經營 金融機構 企業 商業周刊 產業 應用 網際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