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產業對於一地區或者國家經濟發展之貢獻,可分為直接與間接兩方面探討:一、直接貢獻:因發展運動產業所帶來的直接經濟利益。
以台南縣八十七年度所舉辦的台灣區運動會對當地帶來的經濟效益做說明。
◎增加產業產值:根據實證調查研究發現,籌辦單位因區運的舉辦而湧入了各級政府的補助款,總計為511,000,000元,投入的產業分別為:營造工程為501,000,000元(主要為比賽場地維修);工商服務(舉辦區運活動業務經費)1,000,000元。
◎提供就業機會:無論是營造工程的場地維修、活動業務,或是因活動而激增的消費人口都需仰賴人員加以服務,根據統計,此場區運的舉辦,共創造了1,109個就業機會!
◎創造國民所得:因各級政府對區運的高額補助款而連帶的創造產出效果,其中所得效果高達179,394,053元;而因區運而吸引外地之民眾消費額亦使得當地國民所得增加了50,690,096元,共計230,084,149元!
八十七年區運為台南縣地區所帶來之經濟影響結果計為:產出總值達1,136,265,121元,增加國民所得為230,084,149元,並創造1,109個就業機會!由此可知,舉辦大型運動賽會對於當地產業的帶動效果不容忽視。
二、間接貢獻:
◎提高企業生產力與向心力:台灣逐漸步入後工業化的時代,從事服務業的人口激增,相形之下傳統勞動相關產業的人口呈現遞減狀態。國人身體勞動機會的減少,加上工作壓力繁大,致使文明病激增,導致體能衰弱,影響工作效率,各行各業的生產力也隨之降低。因此,推展運動產業,提供民眾從事運動或觀賞賽會的機會,可以使民眾身心獲得調適,減少臥病機會,進而使企業的生產力提高。
◎減少社會成本:政府致力於全民福利建設,實施健保制度,然其所耗費的社會成本極重。根據報告顯示,目前政府健保醫療支出與國民年平均看病次數,比起其他國家要來得高。因此,若能以運動改善全民健康便可以省下許多的社會成本。另外,提倡正當休閒運動讓民眾休閒假日有所去處,對於社會治安將有所幫助,亦可以減少許多社會成本,具有一舉數得的功效。
◎提高國家知名度:藉著運動明星在國際舞台上的大展身手,可以打破目前我國在外交上受制於中共打壓而施展不開的窘境。當其表現透過新聞媒體的轉播,效果之佳不遜於任何廣告行銷。因此推展運動產業,培育優秀運動人才,有相當大的利益,值得政府投資,因為它是資本財而非消費財。
值此政府高聲疾呼「拼經濟」之際,「興體育」是條穩健有利,而不可漠視的成功之道。「體育」不僅只於競賽、活動而已,更必須涵蓋整個體育產業,國人的健康、運動員的心理、運動設施的規劃、政策的研擬、運動製造產業的提昇,無一不是對外競爭所必備的條件,進而成為拼經濟的利器。
長久以來,國人對體育的了解有所侷限,而政府對國內的體育,無論在政策、實質的運動設施還是規劃等層面上,皆不甚重視,也因此漠視了體育與經濟的重要關聯。倘若政府能加以重視,思考如何重振,體育勢將成為全盤經濟局勢中的一只奇兵。
本書由國內十多位專家,從體育的各個產業面向分析、討論,幫助國人重新認識體育,並喚起政府對體育的重視。將體育與社會的切身問題連結起來,回應如何接受挑戰,落實「興體育」以「拼經濟」的致勝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