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蘇盈貴的自傳,紀錄蘇盈貴的整個少年歷程。在很多人的觀念裡,蘇盈貴的形象是正義、敢言、嫉惡如仇的人,他是同黨立委眼中的「無敵鐵金鋼」,立法院朝野協商中只要有蘇盈貴,對方頭就很痛,因為他揭發弊案時,經常是不分黨派的。但他這樣的個性卻是從小到大的環境及教育所形成的。他的爸爸因為生意失敗加上違反票據法,為了要躲避債主,也為了要逃避違反票據法的刑責,從蘇盈貴有記憶開始,他的家就是一部移動的三輪車,全家人擠在一輛破舊的三輪車上,四處流浪。「逃亡」的生活,雖然沒有讓阿貴一家人分開,但卻失去了感受自由生活的能力,因為付不起幼稚園的學費,他只讀過一天的幼稚園;等他稍大一點,好不容易有了家,但據他的形容:那是市場後面的一間鐵皮屋,沒有浴室,也沒有廁所,下雨天時,屋子裡還會漏水。蘇盈貴就是在這樣的一個家庭裡長大,平常,沒有上課的時候,他就跟著父親一起去收養豬的餿水,在滿佈豬糞的魚塭清理布袋蓮,這種與豬糞、餿水為伍的日子一直到蘇盈貴唸中興大學法律系才漸漸有了改善。雖然他的年少歲月充滿了顛沛與窮困,生活也十分的艱辛,但他始終相信,人和植物一樣,即便是生長在黑暗、幽閉的角落,也會有向著光的生長的本能。